
| 熱處理工藝基本原則 退火爐 |
|---|
熱處理工藝基本原則
一. 入貨檢查
1. 熱處理前有裂紋或缺陷,及時向客戶反饋。經溝通后,需繼續淬火,應適當調整工藝或表面包裝不銹鋼紙處理;
2. 外觀有油污應仔細清洗,如果清理不掉(如銅、鋅等低熔點雜質),應與客戶協商進行表面加工去掉后再做熱處理;
3. 外觀有變形、磕碰時要向客戶反饋,看是否有超差,然后根據客戶反饋決定是否繼續熱處理;
4. 外觀有焊接或工件做二次淬火時,應事先與客戶取得聯系,告之情況及可能的后果,如需繼續做熱處理,則升溫及預熱時間應為正常時間的1.5~2倍;
5. 如入貨之工件與委托單不符,應及時與客戶聯系,以確認是否進入下一道工序;
6. 出現以上問題要及時填寫《模具入貨檢查處理單》并存檔。
二. 清洗
1. 去掉工件表面、型腔及孔洞中的鐵屑及油污(空壓機吹);
2. 然后在清洗機中清洗工件或用酒精搽拭工件;
三. 裝爐
1. 裝爐前,對于易出現開裂的工件,應在易開裂處添加保溫石棉,并用不銹鋼紙包捆好,同時填寫《預防開裂操作記錄》;
2. 每一爐必須要有2張或以上不同角度的裝爐照片;
3. 工件配爐處理時:
① 小尺寸工件(10≤厚度<50mm=:工件相互有效厚度差異>30mm時不得同爐處理;
② 較小尺寸工件(50≤厚度<100mm=:工件相互有效厚度差異>35mm時不得同爐處理;
③ 中等尺寸工件(100≤厚度<150mm=:工件相互有效厚度差異>40mm時不得同爐處理;
④ 較大型尺寸工件(150≤厚度<200mm=:工件相互有效厚度差異>50mm時不得同爐處理;
⑤ 大型尺寸工件(200≤厚度<300mm):工件相互有效厚度差異>60mm時不得同爐處理;
⑥ 特大尺寸工件(厚度≥300mm):工件相互有效厚度差異>75mm時不得同爐處理;
*有效厚度的計算請參見《熱處理工藝過程講座》;
**小工件可以通過擠靠擺放或包不銹鋼紙以增加其有效厚度,如有效厚度差異
仍大于相應要求,則不得同爐處理;
4. 如果同爐處理之工件單件尺寸差異大于3倍,則須在《配爐記錄單》中做好詳細記錄,以備日后查閱;
5. 同爐處理的工件擺放間距:
① 每個工件之間必須留有間隙(增加有效厚度的情況除外),平行放置的工件間距不得小于15 mm,工件之間最多只能線接觸但接觸面的夾角不得小于15度;
② 與工件的型腔面的間隙應盡量較大,并且不允許與型腔面有線接觸,以保證工件的工作面質量;
6. 工件擺放要保證爐內氣體循環暢通;
7. 裝爐時要考慮工裝的載重左右均衡、前后均衡;
8. 方料以最大截面積擺放;
9. 板料以次最大截面積擺放;
10. 圓棒料以垂直工裝平面方向擺放,如易變形之工件則需吊裝擺放
11. 入爐前要將各工件擺放平穩,不得出現晃動情況,以防止淬火時增大變形傾向;
12. 如被處理之工件形狀復雜不易檢測硬度,則需取相同材料有效厚度相近之工件放其旁邊以做隨爐試樣;
13. 如有大型壓鑄模,根據客戶需要可在其心部(如冷卻水道)放置試塊,以檢測其心部組織及性能。
四. 淬火原則
1. 預熱分2~3級預熱(650℃、850℃,1100℃),預熱時間通常為30~60分鐘;
2. 有效厚度小于50毫米之工件,奧氏體化保溫時間為模厚*0.7 分鐘/毫米+30分鐘;
3. 有效厚度界于50―100毫米之工件,奧氏體化保溫時間為模厚*0.8分鐘/毫米+30分鐘;
4. 有效厚度界于100―200毫米之工件,奧氏體化保溫時間為模厚*1分鐘/毫米+30分鐘;
5. 有效厚度大于200毫米之工件,奧氏體化保溫時間為模厚*1.2 分鐘/毫米+30分鐘
6. 有效厚度小于50毫米之工件,淬火壓力為4bar;
7. 有效厚度界于50―100毫米之工件,淬火壓力為5~6bar;
8. 有效厚度界于100―200毫米之工件,淬火壓力為5~8bar;
9. 有效厚度大于200毫米之工件,淬火壓力要大于6~9bar;
10. 如遇特殊情況,根據客戶需要可改變淬火壓力;
11. 如客戶需要,為減少變形量,可采用分級淬火;
12. 普通工件及小型壓鑄模具淬火后工件要冷卻到50~60℃出爐;
13. 大型壓鑄模具淬火后要冷卻到70~80℃出爐;
14. 出爐后若被處理之工件出現異常(如變形較大、開裂等),要及時與客戶取得聯系,以確認是否進入下一道工序,并填寫《淬火異常情況與分析記錄》;
15. 以上為通常處理原則,如有特殊情況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
四. 回火原則
1. 淬火后必須立即回火,不得超過30分鐘;
2. 回火前要仔細檢查各工件是否出現開裂;
3. 回火溫度請參見相應鋼材回火曲線或《鋼材回火溫度選擇表》,不同回火溫度之工件不得同爐處理;
4. 如回火工件有效厚度差異大于50mm,并且通過擠靠擺放或包不銹鋼紙仍不滿足條件,不得同爐處理;
5. 可同爐回火的工件,每個工件之間必須留有間隙(增加有效厚度的情況除外),平行放置的工件間距不得小于10 mm,工件之間最多只能線接觸但接觸面的夾角不得小于15度;
6. 塑膠模具及普通冷作模具回火至少二次,每次回火均溫后不少于2小時;
7. 壓鑄模至少回火三次;
8. 有效厚度小于100毫米之壓鑄模,每次回火均溫后不少于2小時;
9. 有效厚度大于100毫米之壓鑄模,每次回火均溫后不少于2.5小時;
10. 壓鑄模回火應采用井式氣氛保護爐進行,不用真空爐處理;
11. 高速鋼至少回火三次,每次回火保溫時間不少于1小時;
12. 工件每次回火后要冷到室溫方可進行下一次回火;
13. 回火后若被處理之工件出現異常(如表面脫碳嚴重、硬度偏低等),要及時與客戶取得聯系,以確認是否進入下一道工序,并填寫《回火異常情況記錄》。 蘇州喬家爐業有限公司 退火爐、工業電爐、工業爐、熱處理設備、真空爐
|